在一般导体内,电子通过时会因碰撞而生热,造成能量损失,这就是电阻存在的原因,而且电子的碰撞作用会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加遽,导致导体中的电阻效应随之增强;但是在半导体中,则因为温度的上升有助于激发更多的电子,其效应大于电子的碰撞作用,所以当温度上升时,电阻反而会下降。超导体的导电现象则不同,当温度高于临界温度时,会表现出一般导体或半导体的电阻特性;但是当温度降至临界温度以下时,电子改变运动模式不再碰撞,使得电阻完全消失,此即零电阻特性。
一般状态
超导状态
超导体的零电阻特性虽然早在1911年就发现了,可是要说明这个现象却花了科学界近五十年的时间,最后是在1957年由巴丁(John Bardeen)、古柏(Leon Cooper)和叙利弗(Robert Schrieffer)所提出的BCS理论解决了,这个理论主要来自古柏的构想,他认为电子在超导体中,会形成一对对的电子对,称为“古柏对”,会沿着带正电金属原子所形成的通道中均匀地流动,因而出现超导现象。不过BCS理论只解释了金属超导体,对于非金属超导体的许多不同特性,还是必须等待更新的理论来说明。